西安租父母分享:父母之間的爭吵,永遠不可能跟孩子沒有關系
最近,廣州一個家庭監控,拍下了非常令人暖心的一幕。 西安租父母小編分享
凌晨時分,2歲的寶寶突然起身,先是拉起媽媽手,又拉起爸爸的手,讓他們兩個人拉拉手。
整個過程,父母都在睡夢中,孩子嘴里卻念叨了六遍:“和好呀、和好呀……”
原來,這對夫妻在睡前因為一點小事發生了爭吵,雖然是在孩子睡著后,可孩子應該也聽到了。
在睡夢中醒來,孩子最惦記的事情,就是父母吵架的事情。
兒童教育家孫敬修說:孩子的眼睛是錄像機,孩子的耳朵是錄音機。
父母總覺得孩子還小,什么都不懂,或者避開他們吵架就行了??蓪嶋H上,孩子的敏感超乎大人的想象。
哪怕是父母間互相不理睬的冷暴力,孩子的內心也時刻緊張兮兮。
“爸爸媽媽吵架,跟你沒關系!”
很多父母在吵架的時候,都會對孩子說:“這兒沒你的事,回屋寫作業去!”
可是孩子真的能獨善其身,回屋安靜寫作業嗎?
很難。
他們可能坐立難安,可能躲在門后面偷聽,可能緊緊攥著拳頭偷偷哭泣。
孩子是在父母的情感環境中生存的。他們的世界是否安全,取決于父母的關系是否穩定,取決于家庭是否和諧。
《奇葩說》辯手姜思達曾經多次在節目中,說過原生家庭給自己帶來的創傷。
別人家的氛圍其樂融融,而他的家里總是在爭吵,父母都是時刻準備戰斗。
上一秒還在好好說話的父母,下一秒可能立馬“兵戎相見”。他必須非常敏感,判斷大人什么時候生氣了,因為什么生氣。
以及,自己是該默默走開,還是該懂事地勸架。
小小的孩子,承受著父母之間戰爭的炮火。
父母間的紛爭,孩子怎么可能裝作什么都不知道?
他們只會覺得是自己不夠好,又惹父母生氣,是自己沒有本事,不能勸阻父母吵架。
在知乎上看到過一個故事,一名19歲的女生,在深夜隱約聽到父母的爭吵聲,本來困意滿滿的她,瞬間坐起來,充滿了無助和恐懼。
這并不是夸張,因為她從小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。父母總是在深夜吵架,甚至摔東西。她淚流滿面地求爸爸媽媽,可沒有人理她。
有一次父親踢壞玻璃茶幾,玻璃碴子飛濺到她腿上,她流了很多血??吹剿軅?,父母才停下來。
通過“犧牲”自己來平息戰爭,她竟然覺得有些“滿足”。
即使父母吵架的內容跟孩子沒有關系,即使沒有牽扯到孩子,孩子依然認為他有義務去做家庭的平衡木。
父母之間的爭吵,永遠不可能跟孩子沒有關系。
夫妻生伴侶的氣,孩子卻最愛爸媽
有的父母在吵架時,會理智一些,不把孩子牽扯進來。
而有的父母,卻把吵架視為一場權力斗爭,要讓孩子評理,讓孩子站隊。
可事實是,不管大人多么糟糕,在孩子眼里,他們都是好爸爸、好媽媽。
電視劇《陪你一起長大》中,李非凡的爸爸李翔是一個非常不負責任的人,整天好吃懶做,不務正業,還喜歡賭錢,經常把兒子一個人扔在家里去打牌。
就是這樣一位父親,人人都知道他不是“好人”,可李非凡卻不讓任何人說爸爸的壞話。
爸爸媽媽吵架的時候,李非凡會擋在爸爸面前,哭著求媽媽:“媽媽你不要生爸爸的氣了,媽媽你原諒爸爸吧!”
孩子對父母的愛,就是如此深沉。不管別人怎么評價自己的爸爸媽媽,他們都會堅定不移地愛著爸爸媽媽。
在孩子眼里,父親是獨一無二的,即使他不完美。夫妻在吵架貶低彼此的同時,其實也在貶低孩子。
“你爸就是懶,你可千萬別跟他一樣!”
“你媽脾氣太大了,我們這個家都讓她毀了!”
類似這樣的話,多少父母對孩子說過?
夫妻吵架可能很快就會和好,但是對孩子的傷害卻是不可磨滅的。
孩子也不愿意去懷疑自己父母的人品,如果必須要站隊的話,那孩子只能兩邊討好,兩邊隱瞞。
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,討好、自卑、敏感。
充滿紛爭的家庭,更容易出現“問題孩子”
一個人的童年創傷原因中,有一個是易感性因素,也就是他早年生活的環境不太好,比如父母爭吵、家庭冷漠、父母虐待等。
他們心中,產生兩種心態。
一種是“我們都是魔鬼,我和他們一樣粗暴才能不被傷害”,另一種是“我是天使,我要拯救他們”。
在經常爭吵的家庭中,孩子不但擁有拯救父母的心態,還往往能學會用情緒解決問題。
所以這樣的家庭中,經常會出現“問題孩子”。
《父母的界限》一書中有一個真實的案例,一家三口來到咨詢室,本來是為了解決“問題女兒”。
女兒是初三的學生,可是她太任性、嬌氣、厭學,總是摔家里的東西,還有了自殺傾向……
爸爸媽媽在訴說女兒癥狀的時候,在女兒和咨詢師面前就大吵了一架。
“我的女兒以前很懂事,現在像變了一個人一樣?!?/span>
“你能不能少說兩句,天天就知道嘮叨?!?/span>
“我不說清楚,老師怎么幫助女兒?”
“我看女兒的問題,就是你嘮叨出來的?!?/span>
…………
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吵了起來,女兒看著這一幕,突然哭了起來。在安慰女兒的時候,夫妻兩人又吵了起來。
嗓門越來越大,女兒突然起身,邊哭邊往外跑。
看到這里,“問題女孩”的問題基本上也浮出水面。這個女孩恨自己,她覺得父母是因為自己而爭吵,是自己讓家庭不幸福。
夫妻矛盾很大,總是拉女兒站隊。女兒像一個皮球一樣,擠在父母中間,被拉扯。她只能犧牲自己,來分散父母爭吵的注意力。
孩子做了父母的潤滑劑,也代替了父母“生病”。
就像《親密關系》一書中說的:
父母間尖酸刻薄、頻繁劇烈的相互攻擊,或消極的冷漠傷害,孩子確實難以承受,無論是否離婚,家庭沖突都是與兒童更多的焦慮、更少的信任、更差的健康以及更多的問題行為聯系在一起。
夫妻可以有矛盾,但是別把矛頭指向孩子
看到過這樣一則新聞,寧波一對夫妻吵架之后,丈夫坐飛機離開,妻子開車離開,獨自留下2歲的孩子在原地哭泣。
看著視頻中背著書包無助的小朋友,真的令人心疼。
他只有2歲啊,他做錯了什么呢?
父母的爭吵,最怕的就是波及孩子。
當然,必須承認,世界上沒有不吵架的夫妻,誰也不是圣人,每個人都有他的脾氣。
但是就算爭吵,也一定不要傷害到孩子。
1. 不要讓孩子站隊。
不管是站在誰的一邊,孩子都會難以抉擇,他們只能犧牲自己,來兩邊討好。
大人眼里的是是非非,沒有必要讓孩子評理。
家庭的事情,真的沒有那么多對錯。
2. 盡量別在孩子面前吵架。
不管因為什么,都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,哪怕是冷漠的冷暴力也不要。
如果偶有發生這樣的狀況,記得要在孩子面前和好。讓孩子知道,父母的吵架不是他的問題,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會爭吵也會修復。
還有,一定要安撫孩子受傷的情緒,告訴他們,父母的關系不是他的責任,他沒有做錯任何事。
3. 要讓孩子知道,無論何時父母都是最愛他的。
父母爭吵對孩子最本質的影響,就是安全感的沖擊。
孩子會害怕自己的家庭沒有愛,害怕父母離婚,害怕自己生存環境不穩定。
也就是說,他們害怕沒有人愛他們的感覺。
所以一定要在吵架后,告訴孩子,爸爸媽媽之間有問題,可大家都是愛你的。
《少有人走的路》中說:父母的愛,決定了家庭教育質量的優劣。充滿愛的教育帶來幸運,缺乏愛的教育只能導致不幸。
誰也不能避免吵架,但希望能夠避免讓孩子承受不幸。
有愛的家庭,永遠是孩子一生安全感的來源。
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,
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。
西安租父母http://www.assuredintegrity.net/
- 上一篇:父母的有效期很短,只有10年 2021/5/23
- 下一篇:有遠見的父母,從不逼孩子讀書 2021/5/19